【引言】
通化,一座烙刻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这里的建筑每一方砖瓦铭刻峥嵘岁月,每处飞檐斗拱擎举信仰丰碑。让我们循着“建筑可阅读”的指引,触摸城市记忆的温度,对话百年风云的印记。当历史脉搏与现代呼吸共振时,激荡起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赓续这片热土永恒的精神荣光。
杨靖宇烈士陵园坐落于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路888号浑江东岸靖宇山上,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陵园占地2万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由5座琉璃瓦民族式殿堂构成,正门缀有鎏金大字“靖宇陵园”,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陵堂与墓室居中,两侧4个偏殿为陈列室。正殿与一、二陈列室的偏殿都是传统的歇山顶式建筑,屋顶分为正脊、垂脊和戗脊。而三、四陈列室是庑殿顶式建筑。陵园中央矗立着高 5.35米的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手书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彰显着民族英雄的不朽精神。
陵园设计蕴含深意:46级台阶分为35级与11级,分别象征将军35载生命历程与在东北战斗的11年岁月;琉璃瓦建筑承袭古制,既彰显民族英雄的崇高地位,又寄托对英魂的守护。
与之相邻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同样意义非凡,它是我国首个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光辉业绩的大型纪念场馆,位于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保护区内,于2003年修建,2005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为半地下护坡式建筑,造型独特。纪念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陈列主题为“铁血英魂”。序厅由巨幅水墨壁画《白山黑水抗联魂》组成,画长50米,高4米,由3000多个人物组成群山造型,代表绵延起伏的长白山脉和东北的三千万同胞。壁画中的人物虽然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但他们是不愿做奴隶的东北同胞、是不怕牺牲的抗联将士,他们坚定信仰、顽强不屈、团结一心,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誓死驱寇、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维护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园区内松柏掩映,地下3800平方米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陈列900余件文物,通过艺术场景再现抗联史诗,4座偏殿则展出280余件将军遗物与文献,完整呈现其壮烈生平。
历经数十年风雨,建筑群虽显沧桑却历久弥新,松柏长青与四季花草交织出生机图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宣教部部长于洋表示,靖宇陵园不仅仅是通化市的红色文化名片,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建筑可阅读”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感受杨靖宇将军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文/摄/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