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万峰滑雪场,游客们亲身体验全民上冰雪的乐趣。记者庄新岩摄
借冬奥之“风”,吹热冰雪经济。近年来,通化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省冰雪经济产业大局,持续培育壮大冰雪产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这个雪季,“粉雪吉林荣耀通化”冰雪新地标主题推介会、第六届吉林省冰雪产业博览会(主会场)启动仪式、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展示活动暨吉林“冰雪新地标”2021年中国·通化冰雪体育文化节开幕式、2021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等重要展会和赛事活动在通化市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冰雪文化名城”“中国冰雪运动名城”“国际冰雪康养名城”的品牌效应。截至2月25日,整个雪季全市共接待游客634.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6.33亿元,冰雪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旅游收入同比疫情前均增长20%以上。其中,冰雪核心项目通化万峰滑雪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3.0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 6218.89万元。
通化是著名的“滑雪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底蕴。
“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雪场之一。我为家乡骄傲!”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滑雪冠军的单兆鉴,在通化万峰滑雪度假区“开板”仪式上完成首滑表演后留下了这样的感慨。中国首批冬奥会选手朴东锡、第一届亚冬会越野滑雪冠军宋世纪、中国跳台滑雪冬奥最好成绩获得者常馨月对通化万峰滑雪场的坡度、雪质、雪量、风速等要素同样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优秀的冰雪资源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雪友来到通化滑雪,更有许多明星和“大V” 前来打卡体验。在持续升温的冰雪旅游市场带动下,通化机场1月份吞吐量1.4万人次,创2014年通航以来同比最好记录。据了解,这个雪季沈阳、大连、上海、深圳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和地区的客源占比很大。
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的强力支持和保障。《通化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化市旅游优化发展专项规划》《通化市冰雪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不断修订完善,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冰雪用品制造等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持续延伸和巩固,冰雪产业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兴市场主体、赋予绿色发展新动能等诸多功效得以有效释放。
以“冰雪+”为载体,让冰雪旅游和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有机结合,持续撬动冰雪市场,激发消费活力。去年以来,通化市以“助力冬奥乐享吉林”主题活动为契机,策划了2021-2022年度通化市冰雪体验系列活动,创新开展“雪舞通化浪漫有约”知名旅行商踏线、“畅享中国冰雪摇篮圣地——通化”媒体体验行、“滑雪起源地雪舞通化城”主题摄影微视频创作大赛、“到通化过大年”通化首届冬季民宿文化旅游节、全国滑雪场联盟(通化)年会等30多项活动。打响冰雪旅游消费攻坚战,组织旅行社拓展地接服务项目,面向梅河口、白山、集安等周边地区推出“冰雪嘉年华”二日游,发放全省冰雪旅游消费券7千多张。抓住春节旅游黄金消费期,在各大景区、雪场组织开展了“燃情冰雪季欢乐过大年”冰雪系列文化和消费活动。
记者从多家实体卖场了解到,这个雪季,滑雪服和滑雪运动装备销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各大专业品牌的滑雪板、滑雪鞋、滑雪镜、滑雪固定器等持续热销。通化市各业态商家抢抓“冬”风,结合消费需求,融合多元冰雪业态,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
“冬奥会催生了冰雪运动热,我感觉整个朋友圈都在滑冰、滑雪。我的孩子参加了东昌区‘助力冬奥雪舞家乡’全民上冰雪暨小学生冰雪研学活动,我也从‘零基础’到现在已初步掌握了雪上运动技能。”这个冬天快乐的滑雪经历让市民于女士念念不忘。
让冰雪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通化市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滑雪培训、滑雪滑冰公益教学等活动。今年雪季,以助力冬奥为主题的通化市冬泳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累计有8500余人参与,极大提高了大众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冬季冰雪活动的热情。
坚持以冬季带四季、以冰雪聚文旅的发展理念,挖掘和推动冰雪文化与民俗文化、抗联文化等深度融合,开发了精品体验产品,让游客在赏冰玩雪中体验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创作排演了冰雪战场主题的舞台话剧《白山红雪》,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培训班多次展演;以通化冰雪文化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冰雪"童话"--"中国滑雪之乡"通化的故事》出版发行,全方位地见证和记载了通化滑雪运动的发展历程,提高了通化城市的影响力。
下一步,通化市将深入落实《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聚焦"4+X"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冰雪经济四大集聚区建设,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高端化发展。
--不断完善业态。聚焦"后冬奥时代",推动冰雪产业示范新城二期、柳河世博村一体化实验区、果松滑雪度假区等投资百亿级重点冰雪旅游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并导入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康养休闲、高端度假、文化艺术等多元品质业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扩建、升级冰雪竞技场馆,完善重点冰雪场馆标准化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推进文旅融合。让冰雪文化与农耕文化、抗联文化、葡萄酒文化、中医养生、城市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集冰雪度假、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冰雪产业集聚区。
--深化拓展合作。发挥"冰雪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奥地利在高端冰雪器材装备上的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成更多的冰雪装备产业项目落户通化。未来五年,冰雪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为冰雪经济强省建设作出通化贡献。
夏宇航于博记者庄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