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余脉,孕育灵秀沃土;人参文化,赋能县域振兴。作为“中国野山参之乡”,辉南县锚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以数字化赋能种植、项目化延伸加工、融合化拓宽场景,让这株“百草之王”从深山走向市场,从单一产品变身多元业态,书写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篇章。

数字护航:道地参品有迹可循

走进辉南县孔跃岭野山参基地,电子围栏环绕种植区,手机信号满格覆盖,GPS定位精准锁定每一片参区,林下山参的生长状态正实时传输至通化市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以前管参都是靠人工,每天都要巡山,没有信号还经常找不到人,现在点开手机就能实时看到有没有人进来,有没有动物进来,节省了我们管护的投入,而且有客户想要买参,可以随时看生长环境和状态,想看就能看。”种植户宫晓帆的话语里满是底气。
如今,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场景,已在辉南县的七宝源、孔跃岭、增福山三大林下山参基地全面落地。不仅如此,全县9个重点地块、总面积达1万亩的林下山参,均已完成溯源检测且100%合格,每一株参都有了专属“身份档案”。在加工端,长龙药业与中检集团深度合作,启动加工溯源试点;孔跃岭基地申请使用“通化人参”地理标志商标,预计年底前将完成赋码并挂标销售。
为了让标准化种植技术扎根田间,辉南县还专门开办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把人参科学种植、鉴定检验、新产品开发等要点,送到从业者身边,实现人参行业培训全覆盖。
项目驱动:高附加值产品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辉南县围绕人参标准化种植、特色养殖、精深加工三大方向,集中推进一批人参产业重点项目。抚民镇人参鸡汤、朝阳镇新胜人参加工、辉发城镇人参煎饼等项目已投产;朝阳镇人参畜产品养殖项目已饲养人参鸡15万只;石道河镇全胜村鲜食玉米人参酒、杉松岗镇人参熏鹅、辉发城镇人参饮品等项目正在收尾,年底前可投产。
在产品创新领域,辉南县更是打破“人参只能做药材”的传统认知,深入发掘药食同源的典范特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长龙源生物的野山参冻干粉,以高品质野山参为原料,采用闪式低温提取、溶酶结晶低温冻干、膜浓缩过滤等制药工艺,提高人参皂苷溶出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人参的活性成分,吸收率可达到99.9%,通过技术赋能带动价值升级。人参银耳莲子雪蛤羹、人参乳鸽煲、人参鸡汤、人参煎饼等多款产品上市销售,辉南人参产品正以多元化形态走进生活,市场竞争力也随之稳步提升。
融合赋能:人参产业焕发多元活力

为了让游客深度感受人参魅力,辉南县精心打造7条精品人参旅游线路,将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与文化展馆等特色点位串联起来,逐步丰富场景体验链。开发人参菜品200余道,人参菜品进入12家饭店,人参产品入驻4家洗浴场所,打造“人参养生洗浴”新服务。游客参与长龙源公司的人参工业游,可近距离观看人参从鲜品处理到精深加工的全过程,年接待量已达3万人次;颐楚中医新质养生馆的“银发”养生旅游团同样火爆,专为中老年游客设计药膳体验、中医理疗等特色项目,已吸引5000余人参与,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人参养生文化的深厚内涵。
文创产品与专业赛事的加持,更让辉南人参品牌“出圈”提速。今年夏天推出的人参雪糕,凭借“清甜不腻、带着淡淡参香”的独特口感,上市不久就卖出600支,成为游客打卡辉南的“必尝单品”;在第二届广西中药药膳大赛上,辉南参赛团队带着人参银耳莲子羹、参香烤鸡等特色菜品参赛,一举拿下团队金奖、最佳作品奖、最佳人气奖三项荣誉,让“辉南人参”的味道香飘全国。
从旅游场景搭建到文创赛事赋能,辉南县以“产品+场景+赛事”的多元融合模式,让原本藏于深山的人参走出产业链条,成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特色IP,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参”,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参”。
未来,辉南将持续深耕人参全产业链,在种植端守好生态品质、在加工端做足创新文章、在融合端拓宽价值空间,这株承载着生态优势与文化底蕴的人参,必将不断释放“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让“中国野山参之乡”的金字招牌更加璀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刘昕悦
图片来源:辉南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