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非遗 + 科技” 点亮中秋 文明实践活动绘就团圆图景 城事-通化站 赵新 3983500
通化县:“非遗 + 科技” 点亮中秋 文明实践活动绘就团圆图景 城事-通化站 赵新 398350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化站 > 城事

通化县:“非遗 + 科技” 点亮中秋 文明实践活动绘就团圆图景

2025-09-28 14:4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国庆、中秋 “双节” 来临之际,2025 年吉林省 “我们的节日・中秋” 群众性主题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暨吉林省科技馆 “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 通化县主场活动,于 9 月 27 日在通化县团结广场拉开帷幕。活动以 “非遗 + 科技”“文化 + 互动” 的创新形式,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场可看、可玩、可学的沉浸式节日盛宴,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科技魅力浸润人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

1.png

2.png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氛围热烈,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中秋团圆气息。伴随着《相和歌》舞蹈古朴典雅的旋律,整场活动正式开启。黄梅戏婉转悠扬传递团圆情思,诗朗诵饱含深情诉说中秋意蕴;非遗满族剪纸艺术展示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小高潮,人参、龙凤等地域特色元素与传统剪纸技艺巧妙融合,丛永莉老师等创作的《人参百子图》栩栩如生,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沉浸式感受传统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3.png

  活动现场,吉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带来的 “科技盛宴” 成为一大亮点。“皮影戏”“传统风车”“滚灯” 等融合非遗元素的科普互动装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 —— 孩子们亲手操作装置,在探索中感受非遗的巧思与科技的趣味;机器人资源包等科普资源的展示,更打开了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让团结广场变身充满奇思妙想的 “科学乐园”。

4.png

  文化长廊里,中秋意蕴浓。活动入口处设置的 “中秋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全方位呈现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从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的古老传说,到 “赏月”“吃月饼”“猜灯谜” 的传统习俗,再到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中秋文化,群众漫步其间,在图文流转中读懂中秋渊源、感悟传统之美。

5.png

  互动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成为群众参与节日、共享欢乐的 “主阵地”。诗词互动区里,“飞花令”“诗词问答” 点燃大家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参与者们争相举手应答,“明月几时有”“天涯共此时” 等诗句此起彼伏,在诗词碰撞中传递中秋的文化底蕴;猜灯谜区域,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灯笼下悬挂着趣味灯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绞尽脑汁、互相提示,解开谜题时的欢呼与笑声不断回荡;传统投壶游戏区前,参与者屏息凝神、瞄准投掷,箭矢入壶的瞬间,不仅体验到 “矢中壶” 的古人雅趣,更收获满满的节日乐趣。

6.png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中秋快乐!” 在 “祈福许愿墙” 前,群众手持笔笺,认真写下对家人的祝福、对生活的期许。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贴满墙面,既承载着对团圆美满的向往,也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移风易俗宣传区则通过展板展示文明倡议、发放宣传单页和印有文明标语的小礼品等方式,将文明理念融入节日氛围,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节日增添了文明底色。

  “此次活动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互通的桥梁,让群众在欢乐中传承文化、探索新知。” 通化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群众需求,设计更贴合生活实际的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探索 “文化 + 多元体验” 模式,让节日氛围持续延伸,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推动文明实践之花在通化县常开常艳,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 记者 吕东斌  文/图/摄

  制作 吕东斌

初审: 赵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