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市辉南县团林镇东胜村高家街屯,一方方农家小院正悄然迸发大能量。当地党组织以“主心骨”姿态领航,紧跟乡村振兴政策导向,精准盘活农户庭院闲置土地,将曾经的“方寸闲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微阵地”,不仅激活了村民内生动力,更探索出一条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以“小庭院”撬动“大增收”的特色发展路径。
走进高家街屯,庭院经济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在镇村两级的引导下,全屯102户农户中,已有86户积极投身大棚种植,庭院种植率超80%。大棚内,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绿色无虫害蔬菜长势喜人,凭借优良品质深受市场青睐。为了让农户种得好、卖得好,镇党委主动破解销售难题,牵头成立“庭院经济销售专班”,打出“线下拓渠道+线上扩影响”的组合拳。线下,专班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市场、牵线搭桥,邀请收购商“进屯上门”,让农户的农产品无需出门便能快速变现;线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拍摄农产品种植、采收等主题宣传视频,在抖音、朋友圈等平台广泛传播,既打响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又拓宽了销路,成功打通农产品变现“最后一公里”。
庭院经济的持续壮大,为高家街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据统计数据显示,参与种植的86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2.5万余元,庭院经济总收益达215万余元;同时,这一产业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屯82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务工人员日均增收120-150元,年增收合计可达83万余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炕头上增收”的美好愿景。
“现在在自己家房前屋后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不仅能提升我们家的经济收入,还能丰富周边城市的菜篮子工程,对我们农民来说特别实在,能有实实在在的收益效益。”村民黄剑峰一边忙着在家中整理刚收获的辣椒,准备运送到收购商的卡车上,一边笑着介绍,“我家种的这些作物,一年能收春秋两茬,光这两茬的收入就能有七八万元。而且现在不用愁销路,周边城市的收购商都会主动到我这儿来采购,政府还一直帮我们做销售对接、提供种植指导和日常管理支持,我们种得放心、卖得省心!”
辉南县团林镇的庭院经济正持续释放蓬勃活力,成为通化地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处生动缩影。这一成功实践不仅做大了特色产业、鼓足了村民腰包,更探索出一条以“小庭院”撬动“大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为通化广大农村地区盘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正助力绘就通化乡村“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实习记者 刘昕悦 文/摄/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