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棚乡砬子沟村:产业转型促增收 宜居乡村展新颜 城事-通化站 梁欢欢 3948849
四棚乡砬子沟村:产业转型促增收 宜居乡村展新颜 城事-通化站 梁欢欢 39488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化站 > 城事

四棚乡砬子沟村:产业转型促增收 宜居乡村展新颜

2025-05-21 16:2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通化市通化县四棚乡砬子沟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在践行“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发展理念中走出振兴新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激活产业动能、创新集体经营夯实经济基础、统筹生态治理重塑宜居环境,该村不仅蜕变为县级“标兵村”,更以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乡村增色的立体化振兴实践,成为黑土地上最鲜活的振兴样本。

  产业转型: 从传统耕作到特色驱动

W020250405611178670171.png

  曾以贝母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砬子沟村,面对中草药市场周期性波动挑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自2019年起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整合资金120余万元,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70亩科学扩增至400亩,实现年均销售额190万元,并规划通过土地流转和技术升级,目标打造2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注重传统优势资源保护性开发,保留10亩贝母种植基地,年销售额稳定突破10万元,延续道地药材种植基因;同步发展村办粮油加工厂,开发粮油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达13万元,形成“鲜食玉米规模种植、道地药材精品培育、农产加工增值增效”的多元驱动格局。

  就业增收:家门口的致富路

.png

  砬子沟村以产业振兴带动就业振兴,创新构建“党建+就业”帮扶机制。在村党支部牵头下,通过精准对接村民劳动能力与产业需求,形成阶梯式就业体系:为60岁以上老人设置贝母基地管护岗;组织青壮年成立鲜食玉米种植专班,承接播种、采收等核心环节。数据显示,每一年村集体发放工资总额达50万元,每年为脱贫户稳定分红,平均每人分红增收600元,实现“务农、顾家、增收”三同步。村党支部书记丁瑞雪表示,通过深化“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的共富新路。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图景

W020250405611179429557.png

  砬子沟村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振兴,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群众关切的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启动“甘泉入户”民生工程,统筹资金实施自来水系统全面改造,确保水质达标,让清冽甘甜的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

  近些年以来,砬子沟村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和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通过实施亮化工程,安装40套太阳能路灯,村内主干道及巷道实现夜间照明全覆盖;改造加固5000米围墙,修建复古村门和木制长廊,既保留乡村韵味又提升整体风貌;整治水毁河道,配套建设滨水休闲步道,将昔日的“低洼地”变为村民健身地;完成25条巷路的柏油铺设,180户庭院实现硬化美化,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新建村民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和休憩凉亭,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中心舞台。

  如今的砬子沟村,白墙黛瓦与青山相映,整洁巷道与花木相融,村民徐照全感慨道:“我们砬子沟村比早些年变化相当大,我们村在丁书记的带领下,各方面抓得都挺好,村落环境、胡同、街路建设得相当漂亮,我们老百姓感觉非常幸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吕东斌 文/摄/视频制作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通化县四棚乡人民政府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