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遇见通化 美丽乡村”中省直媒体记者通化行(一) 要闻-通化站 王金顺 3752946
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遇见通化 美丽乡村”中省直媒体记者通化行(一) 要闻-通化站 王金顺 375294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化站 > 要闻

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遇见通化 美丽乡村”中省直媒体记者通化行(一)

2023-07-26 22:5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为讲好通化乡村振兴故事,全面展现通化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新变化,7月25日至27日,由中共通化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遇见通化 美丽乡村”中省直媒体记者通化行活动在通化举行,开始为期3天的畅游通化美丽乡村之旅。

  7月25日清晨,媒体记者一行从长春驱车前往山城通化。中午时分,来到了位于长白山南麓通化县西江镇太平村,参观了这里的贡米文化园、稻家里民宿。

  贡米文化园位于贡米小镇核心区,万亩稻田葱郁生长,微风拂来,碧波荡漾。稻田上建有3100米观光栈道,走在古香古色的栈道上,听蛙鸣、闻稻香、观稻浪,让人流连忘返。

  西江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云龙为大家介绍了太平村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近几年,太平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开发了石磨文化园、贡米文化园、稻家里民宿等旅游项目,并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乡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的开发和建设,使太平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太平村村民蔡女士是水稻种植大户,她家今年种了700多亩水稻。蔡女士说:“我们每年都是稳产增收,主要有政府的扶持,客源稳定,不愁销路。”

  “稻家里民宿以老东北民间文化为主题。园内有黄土墙、稻草房、篱笆院、苞米仓,还有小火炕、大花被、糊墙纸,原汁原味地展现了老东北的味道。” 据稻家里民宿相关负责人裴鼎鹏介绍,稻家里民宿凭借东北特色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品牌效应,在2019年被评为“通化市年度十佳旅游民宿”。

  通化人参文化底蕴深厚,人参“老把头”文化更是广为流传。通化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野山参的生长提供了宝贵沃土。勤劳的通化人高标准种好参,让参田变成“掘金地”。

  在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相关专家讲解了人参的种植、鉴别、销售等相关内容。相关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快大人参产业园的基本情况。

  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810亩,计划投资20亿元,已完成投资14亿元,现已形成人参市场交易、人参仓储物流、人参精深加工、人参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另外,现有人参电商营销平台,孵化培育电商560户。

  “十四五”期间,通化市以健康中国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品牌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迈向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之路,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人参产品集散中心、国际人参文旅康养中心、世界人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中心,努力将通化打造成“世界参都”。

  随后,媒体一行来到金斗乡朝鲜族民俗村,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民俗文化,听村里人介绍关于这座小村庄的故事。

  自2016年开始,金斗乡全力打造广信朝鲜族民俗村,建朝鲜族仿古民居,向游客展示古代朝鲜族民居。据民俗村负责人关宝银介绍,这里主要以民宿、餐饮、舞蹈等方式展现朝鲜族风情,目前民俗村建设了民俗广场、民俗大舞台、秋千、踏板等朝鲜族特色娱乐设施。

  目前,民俗村可接待游客近千人,集农家乐、餐饮、民俗风情、观光旅游等特点为一身,同时可举办篝火晚会、草坪婚礼等活动,吸引游客光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何禹洁 

  实习生 陈欣

  摄影 孟绍东

编辑: 王金顺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