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 要闻-通化站 姜春起 257222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 要闻-通化站 姜春起 257222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化站 > 要闻

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

2018-01-03 09:13 | 来源: 通化日报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这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些重要论断表明,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为很好完成新时代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必须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是处于关键环节的。”在这个意义上,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也是很好完成新时代现代化历史任务的关键性工作。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领域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必须靠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供给加以保障。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略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政治领域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实现三者有机统一,要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充分体现和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同时,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必须重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他各种具体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创的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伟大创造。早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初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至今已有60多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国家政权的组成、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构奉行的共同原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等重大问题。这个制度是我国政权的唯一组成方式,是人民民主的最高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载体。它调整的政治关系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

  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就需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其中,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有序高效开展。

  更加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提升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也是上层建筑各相关要素之间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经验教训也表明:追求现代化不能仅仅在器物层面上,也不能仅仅着眼于政治制度本身的调整完善,而是必须把制度建设与思想意识建设统一起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文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运行提供稳固的隐性支撑。刘学军,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特聘理事。著有《政治文明的文化视角——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等专著,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的宜昌实践》等教材和读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完善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问题研究》等。

   本文来源吉林日报 刘学军 

  

编辑: 姜春起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